自然系生態農場的實踐者



IMG_9920

 

儘管擁有豐厚的天然資源,哥倫比亞苦於國內的政治內戰問題,經濟上始終未見起色。當巴士駛出首都 Bogotá 之外,貧民窟與崎嶇不平的道路比比皆是。每次要搭夜車轉換城市的時候,心中總是為了顛坡的泥土路與可能遇上巴士搶劫而忐忑不安。於是乎,「貧富差距」不再只是課本上的描述,而是真真實實呈現在眼前。

當大多數哥倫比亞人的生活仍停留在追求每日溫飽,生態永續的環保議題距離他們似乎更是遙遠。然而在中部的Armenia,一個幾乎成為觀光農場聚集地的咖啡豆產區裡,居然有一家人堅持建造一座能夠自給自足的生態農場。而這座農場有個可愛的名字,叫做「MAMA LULU」。

 

IMG_9824

 

原來男主人的父母過去一直在這片土地上種植咖啡樹維生,直到他接手後才決定進行大規模的改造。農場裡的建築物包括餐廳、客房、廚房、廁所、觀景台、活動劇場和兩棟自住的房子全都是他看書自學,全家人一起用當地盛產的竹子與磚頭建造而成。

 

IMG_9916

 

自從改為生態農場之後,他們也開始改種植其他植物。由於農場位在山谷間,為了讓植物能得到充分的照射,他們依照地形由高而低,依序選種低矮的樹種直到高聳的竹子。

 

IMG_0966

 

植物的種類也以生物多樣性為主,大多種植能供給農場自給以及飼養動物所需。甚至為了避免被鄰居噴灑農藥的農地污染,他們特別在交界處挖造一整條的溝渠。

各式植物同時也是淨水的小當手,豐沛的雨水會沿著山坡經過各階層的植物,一路到打山谷底的淨水池,經過日曬與分層的過濾後,再由完全不需依賴電力的打水器,把水打回上面的水塔,供給農場所需的使用水。

 

IMG_9839

 

強調自然農法下。整片土地就像森林一樣,吸引了各種動物選擇這裡作為他們的棲地。巨大的哥倫比亞螞蟻,吃著果子的鳥兒,等帶獵物上門的Gallinazo(很像禿鷹的「黑美洲鷲」),或是專門獵捕鳥群的貓。在這裡,就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

 

IMG_1025

 

IMG_0992

 

除了「野生」的之外,農場還養了很多家畜,包括總是在睡覺的黑豬公、豬媽媽和剛出生的小豬崽、留著山羊鬍的羊大哥、到處跑的放山雞、可以擠很多牛奶的牛媽媽,以及眼睛很紅的小白兔一家,簡直就像是動物園裡的可愛動物區呀!

 

IMG_1103

 

和 「森林」一樣,這裡的動物供給農場一家人日常所需,每天的牛奶、起司、雞蛋都來自這些好朋友們。甚至連動物的糞便都能透過農場裡的沼氣池,經過分解、發酵轉換成可以取代瓦斯的沼氣(天然瓦斯)。最神奇的是這個沼氣池竟然來自臺灣!

 

IMG_1076

 

在農場的悠閒時光裡,我們跟的老奶奶用早上剛擠好的牛奶製作新鮮乳酪,也從可可豆莢開始學習挑選、烘烤、研磨的巧克力製作過程。

 

IMG_9952

 

IMG_9974

 

原來,哥倫比亞不只有令人驕傲的精品咖啡豆與觀光莊園。在山裡的角落,「Mama Lulu」的這一家人,用生活方式表達他們與大自然共生的決心與成果。

 

IMG_0002

 

 

本文轉自 移動的鍋子 Mi Cazuela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