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Sports Traveling
撰文=戴秀釗Kaivalya
接觸瑜伽 12 年,教學於 TRUE YOGA、各企業。著有《史上最強超纖瘦瑜伽磚分段塑身法》。
攝影=戴秀釗Kaivalya、尤依蘭

去年夏天,想去西藏,因為內地友人傳來的幾張西藏風景照,突然覺得我應該在那裡。在今年辦理入藏證及邊境通行證,但過程十分波折,遲遲下不來,不過KundaliniYoga大師YogiBhajan曾經說過:「不要看著外境,看你自己,是你在運作……一旦你是『你』,所有的一切都會如願的來到。」於是,2014年八月我到了。
進入拉薩的第一個考驗就是適應高原所帶來的挑戰。首先,一切的步調都要放到最慢,走路、吃飯,連說話也要慢,這對平日練習瑜伽,很能適應慢活的我們,不是什麼難事。比較有趣的是,一旦有人講笑話,還得互相提醒不要大笑,要慢慢的「呵……呵……」笑,如此反而更讓人止不住笑意。
離開拉薩後,望見的景色是一座山綿延到下一座山,彷彿沒有盡頭;看見的湖,會以為是海,遼闊無邊。每個角落都能讓人找到定靜的氛圍及存在的力量。羊湖的遼闊蜿蜒、水山合一,崗仁波齊山的雄偉壯麗,瑪旁雍措的神祕莊嚴,珠峰的氣勢磅礡,納木錯的聖潔遼遠,每次在這些山腰或湖邊做瑜伽或冥想,總能特別感受到和天地的共振,被宇宙包圍的神祕力量。難怪有人說過,「沒到西藏之前不能死,去過西藏不想死!」
行程第九天,進入旅程的重頭戲――轉山(崗仁波齊山)。對一個瑜伽人來說,動作練習的極致表現就是進入冥想的狀態,冥想並不是一般人所以為的只是安靜的坐著,什麼都不做,冥想是我和意識的本身或行動的本身完全的連結,是一種高度專注力、覺察力的提升境界。身為瑜伽人的我,是以這樣的狀態在繞行崗仁波齊山的。我繞行山,也化做山,我在山中行走,山也在行走我。
兩天內要在四、五千的高海拔下走完54公里,不是件容易事,氧氣少到快換不過氣來。然而就像做瑜伽一樣,身體很酸緊,下一刻可能就要放棄了,可是只要再回到呼吸上,彷彿又重新獲得充沛的能量,有了繼續堅持下去的動力。因此,從某個角度看,轉山也可以是一場深度的瑜伽冥想。
生活很忙碌,再怎麼忙碌都應該讓自己有個喘息的時間 及空間。瑜伽練習最後一個階段是「大休息」,大休息 不只是休息,還是一個讓內在能量重新整合的機會。我 選擇了西藏,這個能量震動頻率如此純淨的地方,在這 裡,有可能會遇到一個你從來沒遇見過的、完全真實的 自己,就像在瑜伽練習裡一樣。
註 1:第一位將昆達里尼瑜伽(Kundalini Yoga)於 1968 年從印 度帶到西方,傳播到全世界的大師。透過瑜伽、科學及靈性的結 合,幫助世人達到健康(Healthy)、快樂(Happy)、聖潔(Holy) 的3H境界。
註 2:每個人內在有一個完全純淨的本性、本我,和宇宙最初的本 質相連結,因為成長經驗、社會價值感的覆蓋使我們的連結變得微 弱,一旦覆蓋被清理,內在和真我相遇,就能洞悉生命存在的意義。
Notice . 行前建議
轉山非健行或登山,是繞後藏阿里地區被四大教派奉為神山的崗仁 波齊山走一圈,據說可以消除一生業障;朝聖者視為一場深層的內 在淨化。|西藏溫差大,內層衣一定要能排汗,不建議著羽絨衣,汗 無法排出,入夜溫度驟降,容易感冒。|轉山時調整好呼吸十分重 要,呼吸不順時,建議可採快呼快吐,等吸氧量足夠了,再漸漸調 慢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