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Work & Life Balance
口述=楊浩明 & 蕭永明(皮件設計師)
共同創辦「後台集創」,座右銘是「一個物品要好用也要好看」。手作皮件之外也包辦企劃設計案。
撰文=謝雨珊
攝影=韓承燁

天晴的時候,陽光會從窗外傾灑而入,地板上映著台北市信義路二段上行道樹的影子;如果這時候開店,心情總是特別好。
「GreenRoom」皮件店位於一棟老房子二樓,「後台集創」公司在窄窄迴旋梯上去的三樓。當初真沒想過成立公司、甚至手作皮件,一切都是巧合吧。我們是工業設計出身,曾是設計公司同事;離職後各自接案,有時會互相幫忙,開啟了合作契機,後來便成立公司。
起初接案包括工業、平面設計與攝影。某次為了交件給客戶,而買皮革回來做外皮包裝,因緣際會開始接觸手作皮件。靠著網路、書籍和雜誌,鑽研國外師傅工法,逐步自學。2011年參加「台灣設計師週」打開知名度,隔年夏天就正式揭幕GreenRoom。
所謂「Greenroom」是英國劇場中「後台」之意,而我們不管在企劃設計案或手作皮件,都像在後台製作,最後將成品推至前台展現,所以才將公司命名為「後台集創」。我們對傳統工藝十分著迷,永明欣賞20世紀初歐洲的包浩斯學院精神,浩明則收藏古董相機與軍用背包。受到這些設計概念啟發,希望做出代代相傳、耐用兼具美感的物品。

至於自己的生活方式,老實說一週七天都在工作,一到五忙著設計案、趕製皮件、去大學教課,週末就開二樓的店。雖然忙得團團轉,但因為是做熱愛的事,即使有壓力,也是正向的壓力,和以前在外面公司上班、幫老闆做事的感受完全不同。無論再怎麼忙,每天中午一定準時去吃飯,因為我們覺得飲食正常才會健康。趕做皮件累了,到工作室頂樓的小天台,吹吹風、聊聊天,再下樓繼續工作,對我們來說就是種放鬆。
晚上六、七點下班回到家,喜歡看書、看電影或整理家裡。最近浩明剛看完電影《花神咖啡館》,讀了《山本耀司:My Dear Bomb》。永明這陣子在看英國 BBC 藝術編輯岡波茲寫的《看懂設計,你要懂的現代藝術》,偶爾興起便複習大學時的愛書――《柯比意建築中的矛盾與複雜》。
難得休假的日子,浩明愛騎單車,之前還首次參加考驗體力的兩天一夜環花東賽。永明則用旅行為自己充電,跑了趟德國、瑞士、法國與威尼斯,去朝聖建築師卡羅.史卡帕與柯比意的作品。
不管面對生活還是工作,我們都喜歡嘗試從沒 做過的事,挑戰一下自己,不管是單車賽、未 知的旅行,抑或是做皮件、設計案,不斷試著 解決迎面而來的問題,就是我們人生前進的方式與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