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雍】洗照片需要能聽很久的專輯

 

Cover story     No Music, No Life.

 

張雍

出生於臺北,2003年起旅居捷克布拉格,就讀布拉格影視學院(FAMU), 目前工作地為臺灣及斯洛維尼亞(Slovenia)兩地,作品多次獲獎,並於歐洲各地展覽,曾出版《雙數 /MIDVA》(大塊文化)等三本文字攝影集。

 

張雍
Leonard Cohen的音樂、歌詞、詩對我而言,早已超越單純的「娛樂」或者「撫慰心靈」功能,而是一種若隱若現的Inspiration。

我在布拉格念書的時候,學校有一棟小房子,裡面有暗房和Studio,通常我們洗照片的時候一待就是一兩個禮拜,我習慣工作的時候是晚上,通宵到隔天早上,一次進去暗房都是差不多十幾個小時。

暗房裡面不能帶電腦,因為相紙會感光,聽音樂通常是用 iPod,通常要很小心藏在口袋裡面。在暗房裡面你會發現,放不一樣的音樂,洗出來的照片就是不一樣,這東西是你沒有辦法用言語表達的,跟你整個人的狀態、情緒,和你那陣子是怎麼樣的人有關係。

我喜歡的音樂類型,就是可以把我帶到一個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或是讓我有想像力的畫面,在暗房裡等於也是一個重新創作,要去加多少的反差、加一些濾鏡,哪裡黑一點、深一點、亮一點,音樂是讓我有一些Inspiration,讓我感到舒服,在做照片的時候找到一種方式,往那個方向前進。

我喜歡放Leonard Cohen的歌,像有一個長輩,拿一把吉他坐在暗房裡的小桌子旁,跟你講一個故事,在陪你。我洗我的照片,他講他跟哪個女朋友的故事,我就會很開心,像有一個人在旁邊用口述的方式講他自己的電影。

我喜歡的都是一些有經過時間,仍然很耐聽的音樂,後來發現常聽的就是這幾個人。

(完整內容請參閱《小日子》006期  日常生活需要音樂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