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攝影=小海
定居花蓮前是四處旅行、短期接案的自由人。 定居東岸後,週末端咖啡,週間搖筆桿或在自 家果園扛鋤頭。意外充實,仍然自由。
插畫=日淳
年初,與友人共同接下在瑞穗鄉的那片果園時,我也沒想過人生就忽 然煞車駐足在小島的東方。卸下行囊、收起護照,更難的是重新學習 語言─與土地交談。
遷居花蓮,從一開始瑟縮在咖啡館杯影之間,現在則不得不開始東奔 西跑,春末仲夏果實成熟,我們手忙腳亂地頻繁來往市區與鄉下,每 天飛車經過壯麗山海卻無暇欣賞,不知不覺忘了最初落地的悠閒感受。
還好,這個周間農忙段落,盛夏出遊的情緒高漲,我們決定上路日常 來去的所在,但此刻沒有待辦事物、沒有既定行程、沒有手機與手錶, 如果說平常的忙碌勞動是杯必須站著迅速喝完的濃縮咖啡,那現在開 始,就細緻品嚐層次豐富的單品美味吧。
無論前往哪裡,我們的第一站總是習慣繞到「清安行」,這處花蓮人 購買日常雜貨的老字號五金店,朋友戲稱它為「霍爾的五金行」。你 必須先在一群矮平木造老屋間東轉西繞,才能看見小巷盡頭近三層樓
高的奇特門面。所謂奇特,是因為四十幾年來清 安行隨著歲月堆疊,以難以想像的工法拼貼鐵 皮、木條、浪板,最後參差不齊的混搭門面就如 同故事裡出現通往異次元的入口。
亂中有序是對清安行最大的恭維,而所謂的 「序」,卻只有老闆與老闆娘知道。這裡沒有大賣 場的擺放邏輯,任何人只要走進其中就身陷迷陣, 但從來沒有顧客抱怨。在這些微微透著天光或燈 光的狹窄走道間,物品與貨架會用自身的故事對 你呢喃,很多次我一鑽進就捨不得離開,最終不 得不放下追求效率、爭取時間的都市個性,在清 安行裡慢慢習慣迂迴前進、左顧右盼的提貨哲學。
採買齊全,頂著豔陽,離開市區後公路溫度也逐漸攀高,才進壽豐我們竟然就巧遇「不一定」種 子攤車。農夫阿倫剛從田裡回來,一身植物染的 棉衫沾滿汗水。壽豐鄉是花蓮有機農業的密集種 植區,在這裡有許多身懷絕技的農友。「不一定」 便是阿倫從農後關心種子保存的發想。
自製攤車功能強大,在花蓮市區與周遭鄉鎮隨機 巡迴,不只載著自家藏種四處交換,還有生態書 籍、音樂⋯⋯。此刻天氣炎熱,他掏出自己揉燒 的陶碗盛滿採集後熬煮的魚腥草茶,邊喝邊聊這 一路上又遇到哪些朋友。在花蓮移動果然快不得, 因為慢下來才能如此不一定,遇見生活的驚喜。
花東沒有高速公路,卻有不少知名慢速道路,彎 上米棧大橋我們沿著 193 縣道。有些崎嶇、有些偏僻,這裡是連本地人都極少選擇的產業道 路。鬱鬱海岸山脈隨侍在側,193 縣道沿途景色 多變,從近市區的北端伴著寬闊花蓮溪,接著在 米棧進入山區蜿蜒攀升,又在中興之後切進一畦畦稻浪。
習慣台九線時速六十公里以上的人,可能完全無法忍受鄉間縣道的靜謐緩慢。然而當你搖下窗戶,從海岸山脈吹來的涼風灌入車廂,連帶捲進 夏蟬毫無忌憚的鳴叫,兩旁部落有著你久違期待 的遺世獨立感。這一切偏離正軌便是值得的,有時候繞遠路反而能夠抵達靠近自己的地方。
鄉間縣道在進入瑞穗鄉的不久後就抵達自家果 園,微微隆起的山丘平台足以俯視縱谷。我們將 帳篷搭好,趁著天光升火煮茶。因為沒帶任何科 技設備,所以僅能以暮色作為時間依據。隨著中 央山脈後方淡紫色階一格一格加深,終於全然的 黑夜降臨。無法閱讀也不適勞作,還好傍晚恣意 出沒的蚊蟲也隨之散去。入夜後果園有別於白天 景觀,所有翠綠、豔麗色彩消失,只有遠方鄉鎮 燈火呼應著繁星點點。那種時間空間被無限拉長 壓平的時刻最適合翻開回憶曝曬,或是掏出煩惱 對著晚風梳理。但更晚一些,山間無比安靜,彷 彿連風都消失了。是夜,沁涼到天明。
在果園中工作,久了就會習慣開始跟每種生物對 話。作物蜜桃、檸檬、芭樂是朋友,而前來偷吃 的毛蟲、果蠅、松鼠是敵人。還有些非敵非友 的角色諸如螞蟻、大冠鳩⋯⋯雖然美其名是人類 在管理果園,但大多時刻是牠們掌控全局。沿著 花東縱谷有無數農田和果園,少數有機種植如我 們,就會演變成動物天堂。
勞動時,汗水流過肩胛,所有感官因為疲累而稍 稍遲鈍,只剩聽覺意外靈敏,南風撫過油桐、構樹、銀合歡⋯⋯,烏頭翁在樹叢間低囀。這些都 是過去在城市生活的我所無法想像。如同此刻站 在果園中,與土地一起緩緩讓陽光曬暖身體,這 種毫無目的的等待,是一種全新連結,讓我拾起 人類遺忘許久與自然的共鳴。
揀選透紅熟嫩的果子,預備今晚可以帶回參加 「食物革命派對」。不過此刻飢腸轆轆,我們決 定啟程北返,仍然選擇偏離台九線,倚著中央山 脈車子走上馬瑞產業道路。這是一條比 193 縣道 更加偏僻的山間林道,盡頭就是小巧寧靜的客家 村莊富源村。富源村因為沒有直接連結省道,因 此完整保存著細緻純樸的村落風貌,沒有便利商 店、高聳建築,小村落的廟口就是眾人聚集之處。
然而時常來往縱谷的饕客們也知道路過此段時, 一定要彎進來吃碗廟口小吃的海鮮什錦麵。老闆 娘小辣椒早上十點半就開張,鄉下豪邁風格煮出 道地入味的各式菜色。這種小村步調在日漸發展 的東部也越來越少見,我們總是藉故多多經過, 再看一眼,仔細感受那股忘卻時光的自在。
回到市區時派對已經開始,「法采時光咖啡館」 有著一位追求美味、乾淨與公平食物的老闆。因 此當英國廚師 Jamie Oliver 喊出食物革命日時, 這間溫馨的小店就開始不定期舉辦食物革命派 對。守則有二:必須採用公平安全的食物,以及 必須親自下廚。
我們及時把自家果園作物送到餐桌上,搭配許多 友人們精心烹調的餐點,或許不如專業餐廳那樣 美味、甚至常有廚藝生疏的失敗作品;但是在這 山海小城裡,一個像家的空間,讓我們用過生活 的方式相聚。或許這裡沒有奢華食材與名店潮流, 但花蓮讓我重新學會生活。平凡的細節閃閃發光, 也只有願意停下腳步凝視的人才會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