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日常 24atelier 貳家肆 工作室
文 駱亭伶
攝 簡子鑫
盧津姬(左),手工布設計品牌「儒家LU+」主理人。從小喜歡布,卻念了社工和心理系。研修拼布20 多餘年,從嚴謹的日式拼布師資訓練,到美式的自由派風格,2013 年底進駐「貳家肆」,同年成立「儒家LU+」,以家和生活為對象,創作實用且有溫度的纖維布品。
謝妙芬(右),「妙家庭廚房」主理人,食物企劃與菜單設計師。朋友都叫她妙,大學念電影,熱愛旅行,27 歲做了第一個焦糖布丁後,所有與食物有關的事物都喜歡。為VVG 好樣共同創辦人,2008 年創辦手作果醬品牌,2014 年10 月開始進駐「貳家肆」。
維吉尼亞.吳爾芙曾說:「女人要寫作,一定要有自己的房間。」其實何止寫作者,每個女人都需要一個定義未明的空間,幫助自己從各種角色中釋放出來。就像矽谷創業家第一件作品,往往是青少年時從大人的車庫中「玩」出來的,一個功能不那麼清楚的空間,允許摸索,允許未完成,允許不太快被歸類,隱藏著連自己也未察覺的能量。
四月初春,帶著赴約心情造訪「貳家肆」,它自由的精神,讓人很想稱其為「女人的車庫」,但絕對比一般車庫優雅太多。有如早期瓊瑤電影裡的雙層小洋房,安靜的院落,客廳一角擺著鋼琴,可以想像曾有個家庭在此度過成長歲月。但現在是六個女性創作者的共同工作室,一、二樓有各自獨立的空間,樓下的客廳和樓梯間懸掛展示著作品,如月桃葉手提袋、手工果醬、拼布墊、網袋、泥塑藝術、手工皂、服裝等,一件件都能讓人感受到素材的質感與手作的美好。
「其實我為了樓上的廚房而來的,在這裡做菜,跟家裡的感覺很不同。」從事布品創作的盧津姬是在2013 年年底搬到工作室,因為一場愉快的南法旅行,被同行朋友邀請加入,雖然已經玩拼布20 多年,當時她還有沒創立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