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日常】民生社區裡的繪畫工作室

工作室日常 Ahn Zhe Studio

 

 Arya.S.H
 韓承燁

 

安哲 集視覺藝術、設計師、作家、演員角色於一身的跨領域創作者。早期常以版畫及油彩進行繪畫,而後接觸電繪、動畫、漫畫及繪本的創作。2013 年以作品《禮物》得到歐漫前衛漫畫節瑞士琉森 Fumetto 新秀獎首獎。2014 年作品《消失的 226 號 The Vanish no. 226》被收錄於美國插畫年鑑,著有《床底下的夢想》及《紙上的小宇宙》等繪本。

 

 

雨停了,一掃冬日的陰霾。走在被雨洗淨的民生社區裡,時間好像也走得緩緩的,慢慢的。穿過公園綠地,鳥兒、松鼠跟著葉片沙沙的節奏穿梭,兩側的行道樹綿延成一片綠海,藝術家安哲的工作室,就在這片綠蔭的上方,隱身在一棟斑駁的白色大樓之中。

安哲很喜歡街區裡的生活感,平均一年會換一次工作室的他,這次築巢是為了籌備今年年底的個展,因而為自己找了這處可以專注閉關,能放肆使用顏料又不必擔心弄髒的空間。環顧四周,雖然使用的時間不長,但裡頭的物件、擺設卻已然流露出濃濃的生活痕跡。

安哲喜歡漫步於綠樹林立的街道上,觀察生活百態,喝杯咖啡享受片刻愜意。

 

兩扇大大的落地窗將陽光和綠意帶進室內,讓現場充滿舒心的視覺,鍾愛黑與白的安哲,以這兩種色系將空間分成兩區塊,黑牆的一角,放了一張單人床,讓收藏的電影、繪本和植裁在旁陪伴;白色一面,是緊鄰窗前的電繪工作桌,以及常架起大型畫布,供他自在彩繪的牆面。

這區是他最喜歡的角落,每當畫到累了,抬頭便能看見戶外宜人的風景,讓心情放鬆。一旁木桌上,散落各式各樣的繪畫資料與草圖。他在桌邊貼著能激勵自己的標語和擁有難忘回憶的明信片,期許自己能不忘初衷,努力實現小時候所立定,以畫畫為生的夢想。

在升高一那年,他許下了這個願望。學過廣告設計、視覺傳達與動畫,畢業後到動畫公司做角色設定、分鏡和腳本的工作並持續的創作著。他想繼續朝著動畫創作的方向走,但礙於臺灣環境的限制,讓他開始思考用不同的方式,讓自己的作品被看見。他改以漫畫的形式創作,到國外參賽,用近似城市寓言的故事情節,將對環境和社會的觀察故事幻化於紙上,也開啟歐洲藝術駐村、參展的生活。在相對自由開放的環境中,找回繼續做夢的勇氣。

窗前的工作區,是安哲最喜歡的角落。襯著戶外景色,在微光下更能專心創作。

他常以黑白雙色為主畫面,替故事的主角或精神象徵中填入單一色彩, 讓畫面充滿魔力。如作品《禮物》,一個開著機器人的小胖童,頤指氣使的向過勞而瘦成皮包骨的聖誕老人討要禮物;《不安分的石頭》繪本中, 森林裡過著規律日常的小生物,在一顆時而發光,時而發出聲響的石頭到來之後,引起生活的巨變。幽默又帶點批判的情節,總是發人省思。

這幾年他多了演員的角色,相較於創作時將想法內化,演員則需要透過 表演將觀察展現出來。比起過去,他現在更會去觀察一些以往不曾注意 的生活畫面,比如看著路上低頭玩手機或兀自抽菸的人,將人們的喜怒 哀樂放在記憶裡,表演時再拿出來。每當演完一齣戲,再重回到創作者 的身分時,發現自己的想法會更為擴張,間接地為創作帶來靈感。

現在的他一週會固定來工作室住幾天。一早起床後,隨著心情,為自己 點播不同的歌曲,有時是爵士或迷幻的音樂,然後泡杯偏苦的手沖咖 啡。接著打開電腦畫設計到一半的書封,或擠上顏料開始作畫。如果沒 有行程和臨時的通告,便會窩在工作室裡畫畫一整天。投入創作的世界 裡,讓腦中的畫面在孵化於紙上,是他最滿足的生命時刻。●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