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日子有了新的夢想基地


一趟旅程 從雜誌出發走向世界


這是我們奔走一年的夢想基地,為了維持神祕感就先不揭露完工後的樣子,九月正式開幕之後,歡迎大家來坐坐。


一切冒險都是從意外的搬家開始。

原本的小日子辦公室在華山對面,租約到期後房東突然決定轉作它用,我們只得匆匆忙忙地跑到華山側邊的一棟老民宅窩著,13、14 個人在 20 坪大的空間,冷氣被人口密度稀釋到永遠不冷,上廁所也得用輪流的,實在很可憐。

於是我們開始在臺北市區四處尋覓小日子新的落腳處,期間看過空間大小不等幾十個地點,希望能找到一個不僅內部環境堪用,租金合適,附近環境也有趣的地方,讓夥伴們可以在工作靈感枯竭的時候到附近走走。

綜合上述幾個條件的地點不多,最後在公館水源市場附近看到一棟剛整理好的房子,座落在小巷弄內,四周櫛比鱗次地開著餐館,每一戶鄰居都互相認識,感覺很像日本電影《幸福的三丁目》場景,街廓雖不是特別漂亮,但很溫暖很熱鬧,充滿了生命力。

其實,以我們的財力是負擔不起這個房子的,坪數對我們來說也太大,但一切似乎命中注定,房東很喜歡小日子,所以想盡辦法幫忙。我們開始想,除了雜誌之外,還能做些什麼?

從去年開始,我們把報導過的創作者產品做線上銷售,成立了「小日子享生活選」線上購物平台;有了新的空間以後,我們決定把其中的一樓規劃為選物店,讓創作者有更多的舞台可以發揮,計畫將隨著季節更迭推出不同的展策,這是我們成立「小日子享生活選」的初衷:希望讓更多人看到臺灣創作者的創意結晶。



規劃將外觀全面翻整,現在正全部搭設鷹架施工當中。


在原本舊辦公室的時候,常有讀者會循地址來找我們聊天買雜誌,沒有適合的地方可以坐,也端不出什麼像樣的茶水,窘境總是讓我們很尷尬,所以在新空間規劃出一個小的飲料吧和座位區準備給來訪的讀者。

夥伴們聊著對飲料的想法,藍圖越做越大,從兩種發想到十幾種,最後我們決定把飲料吧規劃成一個小店區,全面採用在地食材跟本地商家的茶及食材,把以往小日子曾走訪的故事化成一杯杯飲料,一杯飲品幾乎等同臺灣一個縣市的故事。

關於開店以及提供餐飲的想法,用上述幾段文字就能輕鬆地說完,然而這些過程化為現實生活中的時間,卻是充滿血淚的一年。

小日子團隊對於裝潢工程和餐飲設計籌備都是新手,在這一年中,一邊招募新夥伴,一邊學習所有細節,大家頂著豔陽在現場勘查、畫圖,將一磚一瓦布置起來;在廚房裡反覆地試驗,確保每一種口味都能呈現本地農作者心血。



(左)辦公室內一角,包括地板、天花板、夾層等,任何觸目所及的細節都由同仁通力規劃而成。(右)這是未來的廁所。即使是小地方我們也費盡心思,光是廁所的圖大概就重複畫了十次吧。


簽下租約的那一刻,我們就已經從雜誌的平面世界裡跨出來了。品牌經營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尤其我們的起點在被視為夕陽產業的紙本媒體。但如果不是從媒體出發,我們不會跑遍臺灣,不會那麼了解且深愛著這片土地。如果不是前任房東突然不租了,我們不會這麼積極地尋找新家,結果找到的不僅僅是新家,而是一個全然新的境界。

有些人聽完我們的計畫,說我們把夢做得好大,也不免為我們擔心,能不能順利走下去?我總是回答說:「在這個時代還能擁有夢想,而且還有能力緊緊抓住它,就已經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了。」

就像小日子辛苦走來的這四年,所有遇見的好事、壞事都有它存在的珍貴意義,它成就四年後的我們,讓我們可以充滿勇氣地出發,無論最後航向哪裡,揚帆的那刻,我們就已經成功了。▍





 劉冠吟
 黃子紘、林欣柔



劉冠吟 小日子發行人。過去 30 年的人生在媒體、金融、行銷、公關、科技相關等族繁不及備載的產業工作過。興趣廣泛,好吃好辯,喜歡各種不同的嘗試,喜歡停不下來的人生,現在在小日子跟大家一起認真過生活。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