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鄉土地 召喚創作想法

一種鄉愁 高雄美濃的在地力量

撰文=鄭曉雯
資深文字女工。喜愛閱讀與烹飪,迷戀土地裡有時間氣味的
老空間與小人物。希望有生之年能記錄不凋零的文化生活。
圖片提供=山下民謠有限公司

031-7
多些創意稻草人也有新穎樣貌。

 

定居高雄美濃的台灣文學作家鍾理和先生,多本小說著作裡,都以美濃為背景,細膩的描寫農民生活,因為他認為這些看似乏善可陳的小人物,生活並不輕鬆,世代務農需與大自然搏鬥,才能換得豐收以求溫飽。鍾理和的文字書寫了客家人對於追求生活的堅韌態度,細膩地記錄了不斷被傳閱的農村生活故事。

就和台灣很多鄉鎮一樣,以農業為主的美濃,也有青壯人口外移,傳統農業式微等現象,或許是鍾理和小說《原鄉人》筆下的召喚,美濃近年來有不少美濃子弟返鄉,除了進行農事之外,還有就地取材,進行各種在地文化的創作。像是從都市回到美濃從事有機自然田種植的羅元鴻,多才多藝的他除了農事,還擅長使用天然的材料與素材進行創作,近期以稻草人為主要的創作作品,並發展出自己獨有的編稻草人技術與風格。

獲多次金曲獎的肯定的創作歌手林生祥,也是大家熟知的美濃子弟,20年前他曾和樂團「觀子音樂坑」投入聲援家鄉反水庫運動的行列。接著又與美濃愛鄉協進會合辦「過庄尋柳」、「遊蕩美麗島」演唱會後,開始嚴肅地思考音樂的社會文化意義,進而決定回鄉,這也是他音樂生命歷程的重要起點。

走過反水庫的交工時期,以及與各界樂手合作碰撞的時期,林生祥的創作廣度不斷跨越,濃度也持續增加。但他的關懷主題卻始終圍繞著土地與農民──既是他的起點,也是他的養分。

甚至回到以月琴將傳統樂器在 現代演出場景的應用,將過去專注在吉他上 的節奏排練,移植回月琴演奏上,綜合出一 種在現代演出條件改變下,仍能不背離傳統 的音色。這樣來回建構的音樂思考之路,使 他的音樂更為誠懇厚重。卻也讓聽眾能夠感 受到源自於對土地關懷的創作初衷。

對美濃人來說,近鄉未必情怯,不論是用文 化創作、還是參與農事勞動,只要願意親近 有著血脈淵源的土地,就能夠感受到來自原 鄉的召喚,回歸到生活的真實基本。▍

 

田園音樂節 2014高雄客家文化節─高雄有囍慶姻緣暨田園音樂節

時間:2014年11月22日

地點:美濃客家文物館(高雄市美濃區民族路49之3號)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