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對話 創作背後的故事總是有著汗水
企劃製作 《小日子》
撰文 鄭雅文
攝影 韓承燁

老B & 黃尖
「Mangasick」書店經營者,同樣喜愛漫畫的兩人,將興趣化為行動,引進臺灣少見的日本另類漫畫及獨立刊物,建立獨特的私閱讀空間。
Q:獨立刊物如何影響兩位開設Mangasick這間書店?
A:四年前,我和黃尖一起到日本神保町書街,這是全世界最大的二手書街,在各個主題書店中,發現許多主流市場看不到的小誌、另類刊物,當下也想開一間這樣的書店,於是2013年10月「Mangasick」開始營業。
Q:印象深刻的臺灣早期刊物?
A:在「噪音翻土」展覽中,發現臺灣早期的刊物《Noise》,由藝術家王福瑞創辦,1993年發行,專門介紹國內外的噪音音樂,影響了臺灣聲音藝術的發展。也讓我們想起了自己逛唱片行發現的音樂刊物,如小白兔唱片行的《大聲誌》。

Q:最喜歡的一本獨立刊物?
A:周依《QQ秀》、《內臟派》,她的畫風獨特,這本作品中有許多80、90年代的臺灣元素,像是我們成長過程中的綜藝節目人物猜謎遊戲等,她拆解這些元素,像封面是藝人張菲的頭髮、衣服是秀場的西裝,保留了臺灣庶民文化中非常有趣的一部分。

Q:請分享一本特別印刷形式的獨立刊物?
A:《工廠》是由專營紀實漫畫的慢工出版製作,初版是全手工絹印,為求真實性,社長要求所有作品必須實際考證。作者楊鈺琦從母親的親身經歷發想,描述一名在芭比娃娃加工廠上班的女工,貧困的她收集瑕疵品,拼湊成娃娃送給孩子。然而工廠無預警外移,只能被迫接受微薄退休福利⋯⋯刊物同時反映了80年代的臺灣,讀來心酸且真實。

Q:你們喜歡獨立刊物的哪一點?是否也有出版屬於Mangasick這家書店的刊物?
A:我覺得獨立刊物最好的地方在於它們可以不精緻,許多刊物就是印表機直接印一印,但內容卻很吸引人。年輕世代因為沒有經費,所以用簡便的方式製作,很有草根精神。我們目前發行了兩期刊物,第一期介紹日本的獵奇漫畫大師駕龍真太郎,而第二期介紹青林工藝舍,它是日本主要的另類漫畫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