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羅倫斯 有關手工業這件事情

一間手工藝店鋪 在佛羅倫斯遇見皮雕藝術家

撰文=江家華
現為報社文化記者,希望終生效忠紙本出版行業,對於視覺、影像藝術充滿濃烈興趣,最大願望是走訪世界各地看遍視覺創作者的驚人之作。
攝影= Ivy

 

19

 

我承認在去義大利佛羅倫斯旅行前,僅僅臨時抱佛腳地跑去書店翻了翻旅遊書,而架上旅遊書籍多半還是圍繞在佛羅倫斯超過40 座美術館、博物館及超過60 座的教堂、宮殿,畢竟這裡是藝術史上認定文藝復興的發源地:撐起整座城市興盛的梅第奇家族、三大文藝復興時期的巨匠達文西、拉斐爾、米開朗基羅,烏菲茲美術館、帕拉提諾美術館、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雕塑,隨便列列都能展現這座城市氣勢磅礡的藝術氣息。他同時也是公推的美食天堂,不論以貧窮、奢侈方式旅行的老饕,都能在此獲得大大的滿足。因此最終,我挑出一本基本款旅遊書還附上一張怎麼揉躪都行的隨身大地圖,然後,便這樣出發。

所幸,佛羅倫斯是個方圓百里大的城市,任一角落都能以步行到達,我也就靠著鎮日閑晃,在街頭巷尾挖掘令人驚奇的小型店舖,也的確,每天都充滿挖寶的喜悅。

更令人意外的是,不論走到哪,都能遇到一口流利義大利語的日本人,這才得知佛羅倫斯竟然是遠在天邊的日本京都的姐妹市,兩座城市有著相近的城市尺寸、生活步調,讓移居海外的日本人覓得「故鄉味」,因而喜歡久居於此。這兩座城市就像親姊妹一樣,不僅尊重傳統文化,也對手工製作深深著迷。先不論京都,佛羅倫斯如此的原因,很多人認為與文藝復興的歷史脫離不了關係,雖然文藝復興的崛起,並非一昧鼓吹復興古典文化,但最終還是銜接中世紀和近代的文化,掀起藝術及文化上的革命。

反應到現代,還是能從佛羅倫斯為數眾多文具店裡頭仍販售大量的大理石手工紋理製紙驗證,這些彩紙製作的過程,先將油墨倒在水中,在以木條畫出紋路,在將浮出水面上的顏料轉印在紙張上,不僅能變身為特製筆記本的素材,也能成為手工裝訂書的內頁。

曾經巧遇來文具店購買紙張的紳士男客,身著西裝、打上領結、散發著書卷氣息,以簡單的英語,告訴我他特地來此挑了張特製的紙張,是為了回去親手用墨水沾筆寫上字,製作成合格證書,頒發給表現優異的同學。他拿起薄薄的紙張,對著文具店的燈光一比,紙張的紋路看來更為精細,這也才讓我理解為何文具店內販售層層疊疊包裝精美的沾墨筆組,原來這裡連鼓勵孩子的獎狀、證書,都強調以「手工製作」。

不僅如此,佛羅倫斯人甚至善用皮件的資源與手工業結合,製作如皮雕項鍊、手工皮件等,就連盒子都能以手工製作。就在離我租的公寓不遠處,我遇見了開著間小店舖Paolo Carandini-Firenze 的手工皮雕藝術家Paolo Carandini,戴著眼鏡、長相斯文的他,少了多數義大利男人粗獷氣息,多了份優雅的藝術家氣味。他喜好與上門的客人交談,分享他以羊皮紙及染色皮件創作的歷程,身為皮雕創作藝術家近20 年時間的他,剛開始只設計各式各樣的皮件。就在他2006 年遇到瑞典藝術家Anita Matell 後,被她的裝置藝術作品給啟發,開始玩起羊皮紙的材質,並嘗試在皮件內玩起大膽色彩組合,2009 年夏天,兩人還聯手合作展覽「ANNO1851/一個自然主義的科學幻想」,以復古的行李箱裝進Paolo 以羊皮紙雕刻出的瑞典動物和植披,及Anita Matell 創作的娃娃,這個展覽也是Paolo 創作的轉捩點。

 

21

 

他開始進行一連串猶如實驗的創作,把帶有故事的圖騰鑲嵌在染色的羊皮紙內,在包覆成大小不一的皮盒子,裝載著自己的時間與故事,他稱這為Boxes of Wonder 創作計畫,希望每位顧客帶走盒子後,再以盒子反思出自己獨一無二的故事。他也為每個盒子命名,像是《The Dreamcatcher》,則是他依照心理學家佛洛依德理論,以鏡子來呈現如夢似幻的意象,打造出猶如夢境的盒子。

他也以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的悲劇為靈感,這位文學家常撰寫主角們以毒藥自殺終結命運,他設計了名為《First Aid》的盒子,提供這些悲劇人物「急救的解藥」。《Rose》則是他在翻找外祖母的素描本時,意外發現她曾速寫了漂亮的玫瑰花,他假想這些玫瑰也蘊含了外祖母愛與悲傷的故事,成了裝滿浪漫情懷的皮盒子。

我更喜歡他有款名為《Nanook’s box》的限量皮盒,特別在於它不是個空盒,而是填塞滿他完整的敘事篇章,他以魚為封面定義故事,盒子內裝載著皮艇、魚叉頭、魚餌、小刀、3D 雕刻地圖、沾雪的落葉,捕捉捕魚維生的漁人的生活,再以如透明樹脂的材質將這些物件塵封起來。整個過程都在他店內的小小工作平台上完成,他以簡單的鉗子等道具裝進這些精巧的小物件,最後再以大型壓皮的機器,替這些盒子定裝。

除了是個藝術家,Paolo 也是個懂得生活品味的人,他雖然整天認真專注在手工皮雕盒子的創作上,但在午間休息時間,他會暫時關上店門,犒賞自己一杯濃醇的義式咖啡,享受這難得片刻的美好休憩時光,這就是佛羅倫斯人堅持以手工過生活外,另一個最大的堅持,享受生活。

兩週在佛羅倫斯的所見所聞,讓我見識到這個眾人致力追求獨一無二的城市,他們藉由手工製作的手段,努力達成心裡的偉大夢想。友人曾說,這座城市有90% 的人都是藝術家,我非常認同這個說法,因為流連街頭巷尾的任一處轉角,都能從開放式的氣窗,探見以手工製作畫框、門把、傢俱、生活用品的職人。這樣的精神文化,即便在跨過佛羅倫斯的維奇歐橋,手作達人的精神還是在橋的另一頭延續,更足以說明這就是一座「手工製作」的城市,無誤。▍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