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大叔的生活偏見 昔日叛逆文青.走過後青春期.如今是個大叔
撰文=黃威融
30歲之前就是個文青,進入後青春期之後改變並不多,如今40好幾確認大叔無誤。曾是廣告人、寫作者和總編輯,近幾年和一群年紀相近的大叔好友們到處吃喝玩樂,一起哈拉扯出一大堆大叔生活偏見。
人像插畫=張嘉行

所謂的南歐(Southern Europe),包括很多地方:由西到東大家熟悉的是葡萄牙、西班牙、法國南部、義大利、希臘⋯⋯這些是比較多觀光客去的國家,義大利東邊的克羅埃西亞、保加利亞⋯⋯其實也都算。在我有限的歐洲旅行經驗裡,最難忘的是幾次南歐旅行:義大利專程去了兩次,南法、北義一次,西班牙一次。每次朋友問我南歐到底有什麼好玩,我總無法邏輯嚴密地說明,我只能說那是個整天都想要喝酒,搭配好吃食物的地方,下輩子若投胎我一定要生在地中海沿岸。
去南歐喝酒,通常指的是喝葡萄酒。喝葡萄酒這件事,最重要的不是花錢裝闊,而是入境隨俗。出國旅行,特別是去那些有生產葡萄酒的國家,事先研讀當地產酒區域地名的葡萄酒地圖非常重要,也就是那些會出現在酒標上,我們其實看不懂的西班牙文、義大利文和法文。然後你也不必裝懂,故意找那一個你事先看到的地區和葡萄品種,根據經驗,當地商店和餐廳的葡萄酒種一定多到你無法想像。
這時候只需遵照兩個簡單法則:第一看產區,在西班牙就找西班牙酒,最好請對方指點這個區域的,在北義就優先買北義的;第二挑價格,原則上在一般超商十歐元(目前匯率換算大約是360元臺幣)已經有相當不錯的酒可選。當然在餐廳點酒不會這麼便宜,但是千萬不要省這個酒錢,南歐的食物就是要搭酒,在當地旅行中餐通常吃得晚,下午一點多才準備找餐廳,坐下先喝冰白酒(有時候啤酒先),搭配主菜點一瓶紅酒或白酒,兩個人一餐至少一瓶半。然後三點多開始下午的行程,七八點以後再好好找個地方晚餐⋯⋯當然還是要喝酒。
說明一下,我是一個在臺灣不太有機會喝超過臺幣五百元葡萄酒的大叔,這句話真正的意思是,我花很多力氣去找臺灣可以買到可入口,同時價格也可以接受的葡萄酒。長期以來,臺灣的葡萄酒因為進口稅的關係,無法成為平價的用餐搭配飲料(每次我去香港和日本,光看他們的葡萄酒售價,就忍不住買回旅館喝)。
雖然這幾年因為幾個量販通路的大量進貨,改善了價格偏高的狀態,但是好喝的葡萄酒售價在千元上下居多(這是真的,舌頭無法作假,難喝騙不了人)。所以只要有機會到南歐旅行,當然就是找到機會就一直喝酒,以下是愛喝大叔部份飲酒吃喝筆記,真的好懷念那些年的旅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