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045   Listen to the voice of the old streets


從街巷回家再出發
彰化小西街改變慢卻剛剛好


┃ 邱明憲 ┃


主圖01
邱明憲一邊說故事一邊帶著旅人在街巷內穿梭,是稱職的引路人。

我是在菜市場長大的孩子,後來到臺北進旅遊業工作,帶過不少團,跳過一座又一座海島。四年前,那股醞釀已久「想在家鄉做點什麼」的念頭化為行動,於是我回到彰化,一切歸零,學習重新當彰化人。

我的咖啡館開在民權市場裡,居民覺得很納悶,為什麼年輕人的咖啡館座落在老人家的傳統市場裡。因為我在這裡長大,想要穩定且長遠地為家鄉盡點心力,乾脆把家裡的老房子改裝,才能避免租賃房屋等外在原因的不確定性。

這一區是日治時期的西門町,當時有城門,觥籌交錯的酒樓以及南來北往的布匹批發商人。然而時間洪流帶走榮景,擱下未完成的都市計畫,留下小西街區以及隱身巷弄的靜謐風景。

宮廟是市場居民的信仰中心。小時候,市場裡的孩子多,廟裡有托兒所與幼稚園,廟埕是遊樂場。我到日本發現神社裡也有托兒所,一般教會也會辦學,所以能想見宗教對於常民的影響有多麼深遠。我每年大年初一固定舉辦「四城門小旅行」,帶大家到西門福德祠拜拜,是種緬懷與感恩之情。


附圖12

小西街緊鄰彰化火車站,彰化站除了是臺鐵山海線交會處,它也是舊時代往返南北的旅人停駐點,曾有近20間旅社同時在此營運,至今有幾家持續營業。當中的「紅葉大旅社」則順著時代潮流改裝成「紅葉食趣」輕食咖啡館;Ivy是主理人,她讓客房內的老傢具重見光明,空間如舊,只多加一個吧臺,就飄出了咖啡味。

老旅社轉個彎是兩位90後姐妹開的「愛治文具房」,「愛治」是90歲祖母的名字。她們原以特色插畫在網路平臺走紅,有天忽然興起想開店的念頭,於是就開始找房子,從聯絡到開店只花了一個月。對照我開咖啡館的模擬與計畫,這兩位女孩則是憑著熱情而立即投入。這股衝勁熱情瞬間為彰化注入許多養分。

陳稜路上的「高賓閣」是我最愛的小西風景,亦為召喚我返鄉的主因。彰化在1930 年代是中部大城,高賓閣是華燈初上,接待南北政商名流的高級餐館。更為人津津樂道的是這棟建築的外型,有別傳統講求對稱、和諧的古典建築風格,高賓閣的外型前衛,不對稱仿輪船外型的設計出自臺灣設計師之手,這種表現主義手法現在看仍讓人著迷。

作家劉克襄回憶童年,他會跟著彰化親戚到小西街區打牙祭。好幾家美味的小吃店都在高賓閣附近,其中一家就是「正彰化肉圓」。看到穿著隨興的用餐客人就知道這是在地人喜愛的味道。從外皮到用油,全都是自製,純天然的手工味流傳了三代,原本隨著男主人的身體狀況惡化,差點吹熄燈號。第四代接班人雅嵐起初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接手,然而在地人情味與彰化人共同的味蕾情感打動了她,便決定放下在美國的職能治療工作,專心接棒。

小西街區這幾年正緩慢地改變,開始有年輕人進駐:特色咖啡館、小市集與街區間的樂團表演,或許步履蹣跚,但改變是依著生活況味前進。 儘管出身旅遊業,但環遊世界不是我的夢想。我選擇回歸原鄉,與彰化人再次對話,以自己的咖啡店作為平臺,推廣深度在地旅遊,讓旅客來這裡駐留、生活。對我而言,在地旅遊不是自我耽溺,而是要先理解自己,進而與世界連結,展現自己的真實樣貌。





文 皮耶恰
攝 何紹齊



邱明憲  彰化的小王子,也被稱為彰化一哥。國際領隊,著迷跳島旅行。現在以「旅。咖啡」為平臺,在店裡與大家喝咖啡、聊彰化。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